济南资讯2023更新

山东出台16条措施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20发布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一批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更加凸显,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万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万亿元。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具有发展预制菜的基础和条件,预制菜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原料供应有保障,农产品加工企业多,配送能力强大。《意见》围绕建强全产业链、拓展多维市场、构建标准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明确了16条具体措施,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建设预制菜“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意见》提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加工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产业集群集聚等措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梯次培育预制菜优质企业。到2025年,全省培育10家以上百亿级预制菜领军企业,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园30个。

  聚焦开拓预制菜消费市场,《意见》提出开发特色突出、复原性好的技术和产品,打造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预制菜产品,培育预制菜“十大品牌、百强企业、千优产品”,推动预制菜销售模式创新,支持预制菜企业发展电商,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针对目前预制菜产业发展缺少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安全监管标准的情况,《意见》提出围绕预制菜产品类别、原料生产、产品供应、加工生产与食品营养及功能等方面,加快预制菜标准研制,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制定团体标准,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全产业链预制菜标准体系。同时,构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预制菜“从产地到餐桌”全程监管。

  为推动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意见》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预制菜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与科研机构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研发,提高山东预制菜产业的技术水平。

  为做好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我省建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意见》明确要强化财政扶持,统筹涉农资金,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产业融合项目资金和现代农业强县、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等激励政策,向预制菜产业重点县倾斜。发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预制菜产业。创新要素保障,对新上的总投资超5000万元、投资强度超300万元/亩的预制菜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保障预制菜企业合理用地需求。落实农产品加工、冷链储运、销售等税费优惠政策,支持预制菜企业发展。建立预制菜产业项目库,优化金融服务机制,量身定做预制菜产业金融支持方案。


山东将加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 重点推动济南生物医药集群等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2-11-20发布

11月19日讯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受到各界关注。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加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其中,将重点推动济南生物医药集群等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介绍,去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28.3%,实现近10年来的首次回升;今年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28.6%,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但同时,我省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一些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行动计划》是近年来继《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后,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又一份高规格的制造业纲领性文件。其中,创新性提出了“破三难、优四产、促五化”的“345”推进思路,具体就是破解创新能力偏弱、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要素偏紧难题,转调优化低效产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生态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对照“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目标,将部分目标值进行提升。比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目标数量由“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中的4000家左右,提升到1万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由900家左右提升到1000家左右。

  技术改造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焉杰介绍,近年来,我省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全省技改投资形势保持平稳运行态势,1月至10月,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3%;滚动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1621个,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工信部自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3轮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规划与技术改造处处长马勇介绍,我省先后成功创建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前不久,潍坊动力装备集群在众多高水平竞争者中顺利突围,使我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上升至3个,跻身全国前5名。

  我省下一步将切实加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发展成效显著的集群积极推荐创建国家级集群,加快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集群迈进。其中,将持续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推动济南生物医药集群、烟台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滨州铝产业集群等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济南生物医药集群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000多家,覆盖研发、生产、服务和商贸流通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拥有药品批准文号超过1500个,居山东首位、全国前列,20余个原料药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今年10月底,《山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安文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77家,其中756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2家企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重点“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细则》提出了优质中小企业的3个梯度,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在全省推动培育70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工作目标。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互联网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李永华介绍,我省产业数字化指数达到80.3,居全国首位,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其中,将优化数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双千兆”工程,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5G独立组网,打造5G全连接工厂;深入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每年培育100个以上“小灯塔企业”、10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我省正在推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截至目前,我省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的项目有567个,其中绿色工厂223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绿色设计产品313种,绿色工业园区1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下一步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开发绿色产品”“高质量建设绿色工厂”“持续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加快建立绿色供应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山东两次跻身全国前三,同频共振如何实现?

2022-11-20发布

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一周年。这条资本市场新赛道,为“专精特新”企业而设。

  一年来,在这条赛道上,山东企业跑出了全国第三的好成绩。目前,北交所共有123家上市企业,其中,山东有12家,位列江苏21家、广东15家之后,居全国第三。

  何以跻身全国前三?

  作为“专精特新”大省、制造业强省,山东对接资本市场的底气十足。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并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的省份,山东充分认识到“专精特新”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上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77家,其中756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居全国第三位。

  这两个全国第三,体现出山东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同频共振。

  近年来,山东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工程,设立50亿元再贴现“专精特新”专项引导额度,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探索“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举荐制……从建立培育体系到强化财政支持、再到加强人才引育等,这种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为山东“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不断壮大的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又成为了登陆北交所的优质后备力量。“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推动培育70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这些企业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十分契合,也是山东做好北交所上市工作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北交所为专精特新而设,这一理念已得到实践认证。如今,北交所与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形成“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吸引专精特新企业争相上市。目前,北交所123家上市公司中,有4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近4成。

  在北交所的山东企业里,这一特征也很明显。在北交所上市的12家山东企业中,有10家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8成;有5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4成。这些数据,凸显了北交所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成效。

  过去,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很难得到投资者关注,北交所正在扭转这一局面,构建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对中小企业全力托举。前三季度,4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接待各类投资者调研112次,调研次数同比大增近4倍,这表明,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被投资者认可,北交所也真正成为了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在北交所的带动下,山东“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积极性显著提升,山东资本市场各方也跃跃欲试。此前,齐鲁股权交易设立了“山东高成长企业板”,为“专精特新”等企业搭建服务平台。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在今年设立了“专精特新”板,还首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达到助投、助贷、助企多重效果。

  就在今天,中国证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推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专板建设,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完善适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的服务和产品体系。相信在助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方面,山东的区域股权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

  山东有底气、有信心,北交所有办法、有绝招。合力之下,资本市场与山东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双向奔赴正在实现,会让专精特新企业站上资本风口、实现浪潮奔涌。


山东发布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

2022-11-20发布

省政府新闻办18召开发布会,就《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2021年,山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28.3%,实现近十年来的首次回升;今年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28.6%,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但同时,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一些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在发布会上表示,《行动计划》按照“体现导向、适度超前、确保实现”的原则设置具体工作目标,部分目标值对照“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目标进行了提升,细化目标任务和具体抓手,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绘制了作战图。

  《行动计划》总体分明思路、提措施、强保障三大板块,包括七个部分22项内容,创新性提出“破三难、优四产、促五化”的“345”推进思路,即破解创新能力偏弱、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要素偏紧难题,转调优化低效产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生态化发展。

  按照《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山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将达到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较2020年降低17%左右,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

  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服务化延伸、生态化集聚5个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塑强产业人才队伍等17项具体任务,并从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保障要素供给、强化财税金融支持、严格安全管理等5个方面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做好保障。

  在全面推进落实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省工信厅将配套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十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智能制造提质升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业碳达峰、人才引领型企业建设等领域的专项行动方案,构建形成“1+N”工作推进体系。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近日结束公示,潍坊市动力装备集群位列其中,由此山东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上升至3个,跻身全国前五名。前两轮中,山东已先后成功创建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3年内,山东将遴选认定20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